柳永最狂的一首词,耽误了自己一生,惊艳世人千年
柳永,这个词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,一开始是没有的,因为出生时他父亲给他取名三变,由于他在家排名老七,从小大家柳七柳七的叫着,年纪稍大后他才给自己取名叫柳永。
柳永参加过科举,只是没考中,后来复读了几届,还是没有考中,所以他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填词。
他成了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,也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革新的人,对词坛的贡献非常大,对宋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大力的将小令创作成慢词,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,笔下的词独具艺术特色。
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,柳永踌躇满志地参加科举考试,他内心非常自信点认为自己肯定能够高中。
等到放榜那天,他左看右看,从头到尾把名单仔仔细细琢磨了好几遍,很明显皇榜上没有柳永这号人物。
这个结果说意外也不意外,因为他考试前一刻都还流连于秦楼楚馆,过着偎红倚翠、灯红酒绿的生活,所以其所作之词大多“属辞浮靡”这一类,虽然传唱度高,其生活作风考评在官面上不太受欢迎。
柳永对这个结果肯定不会满意,这个时候柳永才25岁,正是年轻气盛的芳华年纪,对于自己的才华他肯定是非常自信,这次失败让他内心非常不甘心,经常会发牢骚。
于是在这种失落,伤心,激愤和难堪的心情之下,他写下了一首牢骚词——鹤冲天黄金榜上。
《鹤冲天》
黄金榜上。偶失龙头望。明代暂遗贤,如何向。未遂风云便,争不恣狂荡。何须论得丧。才子词人,自是白衣卿相。
烟花巷陌,依约丹青屏障。幸有意中人,堪寻访。且恁偎红倚翠,风流事、平生畅。青春都一饷。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。
这首词明白如话,却往复回环,真切细致地表述了落榜以后柳永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。
其实在那个年代,有几位读书人不想蟾宫折桂光宗耀祖,这虽是牢骚之言,但对榜上无名又多才多艺的柳永打击很大,写这首词也只是不得已的自我安慰罢了。
词开篇就直言自己对科考落第的不甘心,他认为自己没考中是偶然的,他依然是充满自信的,甚至是自负的。
但结果已成定局,心中纵有万般不甘,未来的路也要走,是复读还是直接找工作,柳永给了我们答案,那就是“争不恣狂荡”。
他表示要无拘无束地过一段时间流连花丛的潇洒生活,要在歌姬美酒中寻找安慰。他这正是负气的表现,也是年轻人表达不满和抗争的一种方式。
柳永落榜以后,把歌姬的秦楼楚馆作为经常光顾之处,这里彩绘的屏风让人感到温暖,这里的人不会嘲笑他没有考中,能够对自己一身才华非常看中推崇,在这里能够找到懂自己的知己。
柳永和真正的浪子有本质的区别,在他的内心是尊重风月场所女性的人格,同情她们的命运,而不是把她们当作玩弄对象,而是和他们结成风尘知己,所以那些“知己们”也常常会给柳永经济上的帮助。
“青春都一晌”无疑是他的自我宽慰,而“忍把浮名,换了浅斟低唱”,一个忍字又包含了多少心酸,多少无奈。
柳永并没有完全放弃科考这条路,这一点他后来依然多次参加考试并且在晚年登科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其实对于年少的人来说,失意无处安放,只能寄情于文字是可以理解的,但也是容易惹麻烦的。
据说当时这首词很快就引起了轰动,连宋仁宗都知道了,宋仁宗看后对柳永这种恃才傲物、狂放不羁的个性非常不高兴,所以在几年后再次去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已经考中的柳永,被宋仁宗一句“且去浅斟低唱,何要浮名”给否决了。
就这样宋朝历史上少了一个高官,世人却多了“奉旨填词”的词人柳三变。虽然后来朝廷特开恩科时柳永终于进士及第,踏入仕途,但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。
这么看来,其实柳永已经把一生大部分的精力都留给了文学,留给了诗词。
如此看来“黄金榜上,偶失龙头望”也并非全是坏事,上天为他关上了一扇门,生活则为他打开了一扇窗。
虽然半生流浪于风月之中,一生流离于仕途之外,柳永肯定有过很多失落和痛苦。可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,柳永却把他一身才华留给了后世的读者,而没有把精力过多地浪费在不一定能让他开心的官场,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我是长风,关注我,发现更多精彩
阅读往期精彩文章: